余秋雨《文化苦旅》

"名不副实,真不痛快"

Posted by NOTNAME on January 25, 2025

无病呻吟

评分: 5 / 10

正文

对于一些著名的作家,我们总是在阅读他的文章之前就知道他的名字的,比如余秋雨。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他全部的了解其实也就局限与在高中语文试卷或者练习册上偶有出现的他的文章。

然而当我真的买来余秋雨先生的大作《文化苦旅》阅读时,却越读越让人失望。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阅读余秋雨作品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关于他的恶评————不是作品上的,而是对于他本人行为的批评。那时候我颇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人不过是捕风捉影,妄加批评。

而在我看了余秋雨的“大作”后,回想起来那些批评,我又觉得他们说得有理了。

虽然我其实依然不了解余秋雨本人。

接下来是对这本书的看法:

《文化苦旅》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好些篇余秋雨在上个世纪的作品。而内容也却如这本书的名字一般,首先要通过各种绚丽的写作手法突出“文化”,然而冷不丁用冰冷现实唤醒出“苦”来,最后,余秋雨要用高高再上的态度,“旅”一遍。

我最厌恶的就是他的“旅”。

写人、写物、写景、写事、抒情也罢,写就写了,但余秋雨非要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态度来写。他的文字是优美的,当然,他也愿意那起显微镜观察起这片土地上的卑微。

可他偏偏在观察完毕之后又直起身,环顾四周,对着世界感叹一句:啊!真让我伤感啊!

例如,在《风雨天一阁》的文章末尾,他写道:

登天一阁的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拜托,谁关心你?你是在写什么中学生作文吗?必须在最后一段升华一下,抒发一下你的个人志气?如果他没有最后一句“问自己”,而是单纯说“脚步非常缓慢”,我认为倒也没什么不妥。

但他偏偏问了,问也就问了,也没法不让你问。但你既然问自己,你干嘛还要写出来,写在书上,出版个几十百万册?你问的是自己吗?

你在前文用大篇幅描写这天一阁多么伟大,多么有历史传承。在结尾却来这么一段,然后我就会想:哦,原来你写的不是天一阁的伟大,你写的是你余秋雨的伟大,你余秋雨登上伟大的天一阁,所以你更伟大了。

这种态度在整本书中比比皆是,余秋雨好像化身佛陀,怜悯一切,哀叹一切。拿笔写字的时候后脑勺都快出光环了,然而我们却知道,你余秋雨不是佛陀,你只是想炫耀一下你的认知高度而已。

虽然我认为也没多高。

后记

《文化苦旅》当初我是和《湘行散记》一块买的,与余秋雨比,沈从文的文章叫一个浑然天成,有空也评价一下。